近年来,伴随着禁毒形势的日益严峻、吸毒人数的增长,涉吸毒人员的离婚案件也在不断增加,今年上半年平江法院南江法庭已审结涉吸毒人员的离婚案件五起,超过去年全年的数量。这种类型的离婚案件如不能及时处理或处理不妥当,会导致当事人之间矛盾激化,甚至出现流血事件,影响当事人子女的健康成长,危及当事人及家属的人身安全,不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。 一、涉吸毒人员离婚案件的特点
1、原告多为女性,因丈夫吸毒自己不得不承担家庭的重任,精神压力大,对丈夫失去了信心,是不幸婚姻的受害者;被告多为男性(吸毒者),往往被关押在强制戒毒所或监狱。
2、经济条件不好。被告(丈夫)染上吸毒恶习、屡教不改,并且无所事事、游手好闲,而吸毒、强制戒毒都需要花费大笔的钱,整个家庭经济负担几乎都压在原告肩上,因而涉吸毒人员离婚案件的当事人家庭一般都较为困难。
3、被告(丈夫)脾气暴躁,有家庭暴力现象。吸毒者往往结识一些不务正业的社会青年,经常出入娱乐场所,追求感官刺激,染上酗酒、赌博等恶习,扭曲了个人的人生观、价值观和生活方式,偏离了正常的社会轨迹,因染上吸毒恶习,情绪不稳定、心理承受能力差,易于冲动发怒,且容易失控,往往在一些小事上采取非理智的攻击行为, 或者自伤、自残,甚至自杀,有什么事不愉快就殴打妻子、小孩,家庭暴力较为普遍。
4、子女在起诉之前大多随原告生活,但在法院处理过程中,很多被告出于种种原因要求抚养小孩(尽管事实上没有能力和条件),给调解带来一定的困难。
5、吸毒人员(被告)常常威胁原告及其亲人。被告心里知道要挽回婚姻比较困难,但仍希望原告再给一次机会,如果原告坚持要离婚,则口头威胁原告,对原告及家人施加压力,给原告造成很大的心理阴影,也无形中给法官带来较大压力。
二、审理涉吸毒人员离婚案件应注意的一些细节
1、要充分把握原、被告双方的心理。原告认为被告吸毒难以戒掉,又不务正业、脾气暴躁,在一起没有安全感和幸福感,故离婚态度非常坚决,不愿意与被告和好;被告承认吸毒是自己的错,愿意好好改造、重新做人,但对能否彻底戒掉毒瘾没有信心,往往先挽留,实在不行就放弃,但认为自己现在被关押处于逆境,而妻子却要离他而去,从而怀着报复的心态,在经济方面对原告提出较为苛刻的要求。
2、要做好劝和工作,为调解离婚打下基础。因被告失去了人生自由、且无固定经济来源,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弱势群体,故往往对法官有偏见,误认为法官是和原告一起来拆散他们家庭的,对法官不信任,不配合工作。因此,在开庭前一定要做好劝和工作,本着“婚姻劝和,是非劝散”的原则力争原、被告和好,促使被告摆正心态、放弃偏见、相信法律、相信法官,理性看待诉讼。
3、悉心做好调解工作,慎用判决。要在充分把握原、被告双方的心理和做好劝和工作的基础上进行调解。如果双方能够和好,固然皆大欢喜;如果双方不同意和好,可把工作重点放在调离上。当被告清醒地认识到和好无望后,一般会同意离婚,但对经济上提出较为苛刻的要求,要求原告给予其经济帮助,在经济上为难原告。此时,一定要把握时机做原告的工作,使其认识到给予一定帮助金,既有利于被告进一步安心戒毒,也能让被告感受到原告的温暖,放弃打击报复的念头,能够平安、和谐地解除婚姻。如果法官能耐心、细心、审时度势地促使原、被告在经济帮助上达成一致协议,调解离婚就水到渠成了。另外,子女抚养权的确定也是一个较为关键的问题。从子女的健康成长和双方的实际条件出发,子女由原告抚养为宜,但被告出于面子问题,怕别人说自己无能、连子女都抚养不起,或者是真心想弥补过去的不足,想尽到做父母的责任,因而被告常常坚持要求抚养子女。这时法官要向被告耐心地解释,让其认识到父母与子女的关系不因父母离婚而消除, 离婚后子女无论由父或母直接抚养,仍是父母双方的子女,父母都有教育子女的权利和义务。
如果调解离婚不能成功,一定要慎重判决,要以是否符合《婚姻法》第三十二条为标准,综合当事人合法权益的维护和有利于家庭、社会的和谐稳定来考量。若不符合离婚标准,则要向原告仔细说明法律缘由;若符合离婚标准,则要耐心做好被告的思想疏导工作,使其心平气和地接受判决,做到案结事了。
4、多与被告的教官沟通、交流,做好与戒毒所、监狱等部门的配合工作。因开庭地点一般选择在被告所在的戒毒所、监狱,而被告所关押的单位对会客有严格的规定,被告也比较信任自己的教官,所以与被告所在单位和他的教官多多沟通,取得他们的支持、配合,会对案件的顺利审结起到一定作用,为案件的处理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。